正视服务贸易逆差 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2018-07-05来源: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7月1日起,在北京等17个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7月1日起,在北京等17个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我国迈向服务强国按下“加速键”。在我国,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经济之声系列报道《服务业释放新动能》今天推出:正视服务贸易逆差,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服务贸易逆差276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服务贸易逆差1270亿美元。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说,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在英国、法国等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强大的服务业产业基础决定了它们在国际竞争当中服务业占有很强优势。中国的服务业产值占比刚刚超过50%,总体处于逆差阶段。
此外,这也是因为我国对于高品质服务贸易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比如知识产权等行业需求迅速增加。邢厚媛分析,“我们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专利权的使用,在这方面费用逆差较大。不过,这方面逆差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增强中国制造业的能力,促进我们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制造大国”出现服贸逆差是普遍规律
邢厚媛表示,其实在国际上,不少“制造大国”,如日本和德国,都存在一定的服务贸易逆差。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也曾提到,日本、德国的服务贸易均已连续36年逆差。从国际经验看,制造业大国转型过程中出现服务贸易逆差是普遍规律。
高峰表示,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仍将扩大,可能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出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商务部表示,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不过,邢厚媛说,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会给我国外汇带来压力。我国建设贸易强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必须“相伴而行”。
服务业扩大开放将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
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7月1日开始,在北京等17个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介绍,试点推出六项开放便利举措,使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有了政策指引。比如金融方面提出允许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在提交开业申请时同时申请人民币业务,这是很大的突破;再比如对全部面向国外市场的离岸呼叫中心不设外资股比限制等。
邢厚媛说,一系列开放措施将不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会夯实国内服务业发展基础。因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引进的不只是服务业的外商投资,更重要的是还会引进服务业的标准和一些能够对我国制造业、生活服务业提供支撑的服务。当国内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扩大服务出口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冼国义介绍,接下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试点地区抓紧落实深化试点总体方案,协调推进各项措施尽快落地。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试点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高地,面向全球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提升开放型经济竞争新优势。
- 『观点』把握“人工智能+消费”新机遇2025-02-18
- 数字经济驱动企业融通发展2023-05-17
- 加大智能化家居产品供给2023-05-15
- 8月16日中关村智科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成功举办CPMM宣贯会2022-08-01
- 商务部:今年前5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增长11.9%2022-06-16
- 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05-10
- 一季度服务贸易同比增长25.8% 专家称知识密集型领域竞争力正不断增强2022-05-06